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韩国最后一批“全球本土化大学” :9 所高校入围,5 年将获1000 亿韩元支持

新韩网

2025-09-29

  韩国教育部于9月28 日正式公布 “地方大学创新模型”(即全球本土化大学)新一批选定结果,全南大学、顺天乡大学、忠南大学与国立公州大学等7 个项目模型(涵盖9 所大学)成功入选。至此,这项面向非首都圈高校、计划5 年内提供1000 亿韩元/校支持的重要项目,已完成最后一批指定工作,全国全球本土化大学总数达到27个项目模型、39 所高校。
 

  据悉,“地方大学创新模型” 前身为韩国 “Glocal 大学” 项目,是尹锡悦政府推进“通过地区教育革新培养地区人才”国政课题的核心举措,旨在通过专项支持强化非首都圈高校的办学特色与区域服务能力,助力国家教育资源均衡布局。

  本次入选7个项目模型包括以下9所高校:庆星大学、顺天乡大学、全南大学、济州大学、朝鲜大学与朝鲜护理大学(联合申报)、国立忠南大学与国立公州大学(联合申报)、韩瑞大学。

  若叠加 2023 年首批选定的 10 个模型(13 所大学)及 2024 年选定的 10 个模型(17 所大学),目前韩国全球本土化大学已形成 “27 个模型、39 所高校” 的规模体系。

  根据项目规则,入选高校5 年内可获 1000 亿韩元支持(多校联合申报模型为5 年1500 亿韩元),资金将通过教育部、地方政府与高校三方协议统筹落实,同时入选高校还将享受相应的规制特例政策,为创新模型落地提供保障。

  韩国教育部于今年以全球本土化大学扶持项目框架,启动第三批特色大学申报,3 月共有 55 个项目模型(涉及 81 所大学)参与申报,5 月经初步评审压缩至 18 个模型(25 所大学)进入预备指定阶段,最终经严格筛选确定 7 个模型(9 所大学)入选。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最终入选的项目模型均展现出鲜明的创新特色,例如 “依托 AI 技术推动教育与研究革新”“构建自主创收机制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打造特色学科领域的全球合作网络”“通过多校整合打破资源壁垒、形成发展合力” 等,这些差异化路径将为地方大学服务区域发展提供新范式。

  从功能定位来看,入选的国立高校将结合“打造10 所首尔大学”项目,通过与区域内科技特色大学、政府资助研究机构及其他地方高校的深度联动,重点培育 “5 极 3 特” 增长引擎产业领域的 “特色研究型大学”;而国立重点大学与私立高校则将纳入 “RISE(地区创新中心大学支持体系)”,承担 “区域产业联动特色高校”“地区创新引领高校” 的角色,推动 “5 极 3 特” 超广域产业布局与地方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合作。

  国务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崔教真(音)在结果公布时强调:“在国家均衡增长已非‘选择’而是‘必然命运’的当下,大学在培养区域发展所需人才、深化产学研协同合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同时寄语所有入选高校:“期待被指定为全球本土化大学的院校,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推动地区发展与国家教育均衡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