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菏泽市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新能源开发,着力培育配套产业,能源转型提速优化,装备制造蓄能起势。新能源装机容量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38.4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60.1%,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居全省第三位。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规上新能源企业达到66家,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
二、产业优势
发展环境。菏泽地处中原腹地,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是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辐射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原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周边200公里范围内,集聚了14个地级市、140多个县城,拥有约2亿人口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菏泽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境内7条高速、17条国省道贯穿全境,牡丹机场已连通22座主要城市,雄商高铁和日兰高铁、京九铁路和新石铁路在境内双十字交汇,辐射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资源禀赋。菏泽市风能资源风向稳定,140米高度平均风速在每秒5.2~6.2米之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每平方米160~270瓦,风电年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菏泽市太阳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高,年太阳平均辐射总量每平方介于5200~5400兆焦耳之间,光伏年发电小时数达1200小时,可开发光照资源十分丰富。
产业链条。储能产业强势崛起,龙蟠科技、海希储能等国内储能电池领军企业相继落户菏泽,全球首个千安时长时储能电池和系统一体化智造基地——总投资130亿元的海辰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强链,精进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总成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英搏尔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康沃智能制造等一批项目扩资增产,关键零部件研发实力和产能规模不断提高。风电装备产业加快发展,金风科技在菏投资建设风机、塔筒装备生产基地,有力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近两年,菏泽市共争取陆上风电指标677.5万千瓦,规模居全省第一。组织策划的菏泽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项目已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依托单县丰富的盐矿资源,规划了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基地——中能建306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建成后年充电8160小时,年发电利用小时2640小时、发电量40亿千瓦时,转换效率达70%。
目前,菏泽市新能源产业链涵盖了风电、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聚集了龙蟠科技、海辰储能、金风科技、精进电动、英搏尔等一批研发能力突出、综合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企业,产业配套能力持续提升。
三、合作领域
下一步,菏泽市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纵深推进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速产业集群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风电装备方面,重点引进变流器、电机、齿轮箱等核心产业及运维企业;光伏装备方面,重点引进钙钛矿组件、电池片、逆变器、汇流箱等产业;储能装备方面,重点引进负极材料、隔膜以及储能技术应用企业;氢能装备方面,重点引进绿电制绿氢、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储氢瓶等产业。